目前分類:電影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defined

      如果你也迷戀2016年西班牙導演Oriol Paulo的電影《佈局》,層層堆疊抽絲剝繭的劇情結構與節奏。那你應該會喜歡同樣是Oriol Paulo編劇作品的《男孩失蹤》(Secuestro),在Netflix上可以一次欲罷不能的欣賞這兩部電影。而演員Jose Coronado,就是《佈局》裡飾演失蹤年輕人的爸爸,已經在導演Oriol Paulo的三部作品(屍物招領、佈局、男孩失蹤)裡面擔任主要演出角色了,根本就是御用演員。

      Oriol Paulo的故事總是讓你陷入層層的重圍裡,盡力地想要撥開這一層迷霧,在《屍物招領》裡,我們急於想知道消失的女屍到底是被誰運走了,在《佈局》關於離奇命案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男孩失蹤》在空無一人的森林小道上,一個滿臉是血的男孩穿著制服獨自在道路上奔跑著,他說模模糊糊地說著他遭到了綁架,這個神秘的綁架犯是誰呢?男孩是否可以安然地回到學校上課呢?每一個角色落下的線索,都有機會讓你突破表面的判別,去找出故事水平面下裡的線索。

      過於寵溺的母愛,沒人想過會發展成無法挽回的巨大後果。故事聚焦在常常幫社會反派人物打官司脫罪的單親律師媽媽Patricia,藉以收取客戶的高額律師費用,為自己跟兒子建構起舒服優渥的生活環境。聽障的兒子是唯一的親人與心靈寄託,因此她投遞在兒子身上的是無限的愛與耐心,甚至學會流利的手語與兒子交談,但這樣的愛若是一個開關鬆脫,就會失速成過於溺愛的母愛。面對傷害兒子的嫌疑犯,母親面露出最殘忍的本性,彷彿被激怒的母虎,要咬死所有可疑的人來保護自己的兒子。而男孩Victor也渾然不知,因為他迂迴說出的真相,讓警察與母親忙得焦頭爛額,並且背負了巨大的後果。他只著眼於母親會不會離開他的身邊,那是孩子的單純,單純的令人窩心也擔心。而一得知兒子失蹤被尋回,Patricia就立刻自行通知記者媒體,展露了她對於處理事情有一套對自己過於自信的方式,也承接了後來她打算私下尋找對付綁匪的方式的發展。面對自己有求於舊情人Raúl的態度,依然踩著高姿態,不但不給台階的點出Raúl對錢的需求,半威脅利誘的逼迫人他答應委託。以及也許是引發事件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她絕口不提兒子生父的那一句台詞。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這是一部台灣只在Netflix上架,所以很容易被遺忘在茫茫片海裡的好片。由柯恩兄弟執導、歷時二十五年撰寫劇本,並獲得75屆威尼斯影展最佳編劇。用西部的題材包裝,用極其幽默與感傷的六段寓言故事,描繪關於死亡的意想不到,簡短有力、耐人尋味。六則故事的編排,長度、深度循序漸進,運用了各種荒謬與料想不到的轉折途徑,但最終都走向死亡。

說這是一部寓言故事的電影其實有一點描述過少的抱歉,這部電影,不論是拍攝的手法,劇本的結構,故事節奏的走向都非常好。所以如果你討厭看西部片,努力放下這樣的成見,否則你會錯過六個好看的故事。

片頭翻著書頁的鏡頭,明確的指示了看這部電影就像閱讀小說的章節故事一樣,會一篇接著一篇。每一段每一段之間,利用由書本畫頁融進真實畫面的手法,讓觀眾彷彿真走進每一篇的故事裡,因為每一則意猶未盡的收尾,讓人一直不斷地期待下一段故事。每篇故事看似獨立,但時空背景卻是連貫著。像是前幾篇故事所幫觀眾建立起對印地安人的恐懼之後,利用著這樣的基底,在接下來的故事轉折處這個恐懼共鳴讓觀眾與故事裡的人產生了共鳴。直接喚起情緒,產生堆疊。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羅馬》(Roma),把顏色抽調,只留煆純粹的鏡頭語言,有時候恍惚間你會分不清楚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

「羅馬」片名指的是,在墨西哥市裡的「羅馬區」,而不是義大利的羅馬。以1970年代墨西哥一名米斯特克原住民女傭Cleo,為一家白人幫傭的視角描述著整個故事。跟著導演Alfonso常用一鏡到底的環視視角,描繪了這一個中產階級人家屋內的空間感。幫傭的主軸視角,剛好對上台灣社會目前請來自東南亞國家的人幫傭的現況,每一個年代在世界各地,此起彼落發生類似的種族、階級的社會狀況。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坐在我隔壁的媽媽燈亮之後,努力吸著鼻子,噙著淚水說著「演得好好喔」。

這是一個關於戒毒與母愛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年初的電影《意外》嗎?裡面飾演女主角Frances McDormand兒子的,就是這次飾演班恩的演員Lucas Hedges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tc9gqWV4AA51jF.jpg

張天志是出場於葉問3裡面的人物,描述在挑戰葉問失敗後,他放下詠春拳後的故事。時空背景為被大英帝國統治的香港,因張天志誤捲入黑幫的衝突事件裡而展開。

故事的敘述不斷的凸顯香港被割讓時期,洋人對香港人民的壓榨,與香港居們的無奈。香港警察的長官是外派來的洋人,長期收賄下,總是包庇黑道。香港警官在上級的命令下,只能對這樣的情況視而不見,聽命行事。而熱鬧的酒吧街,來消費的大多是靠岸的外國水手,來此花天酒地、仗勢欺人,描繪了當時香港所處的無奈。

而女角們這一回不再只是躲在男生後面,等著男生英姿風發的說「快走!」了。柳岩拽著姊妹逃跑,穿著藍色改良式旗袍上衣洋式外套,掄起拳頭踢腳揮拳,讓人很痛快。這樣的前奏,讓人更期待後面楊紫瓊跟張晉的對峙,很少看見楊紫瓊穿著時裝展現武打美學,服裝上的俐落與搭配,讓她對打的肢體展現的特別俐落霸氣。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你以為你選擇了完美的男人與生活,但為什麼妳卻不快樂。

一開場是血紅色的布幕,然後是Amy Adams飾演的Susan一頭紅色的長髮。故事由她收到一本前夫Edward寄來的書所展開,拆開書本的時候,Susan被包裝紙劃破了手指,血紅的血冒了出來。故事開始由三條線交錯展開,Susan現在的生活,她閱讀Edward小說的情節,再穿插他與Edward過去的回憶片段。Susan閱讀小說的過程裡,情節起伏牽動著她的情緒,當閱讀到主角Tony的妻子女兒在他眼前被綁匪開著車載離視線,如此折磨人心的轉折段落時,她啪的一聲闔上書本喘息著,拿起電話打給出差的丈夫Hutton,想獲得一點安慰,諷刺的是Hutton卻牽著一個女人走進飯店的電梯,Susan察覺之後,也貼合上小說主角Tony的心境,心碎無助。片中的氛圍讓兩條劇情線的情緒一致,但分明。而Susanu也把對Edward的情感投射放在小說主角Tony身上,他們在他心裡面就是一樣的人。Tony=Edward

Susan在這一場小說悲劇的折磨下,如同她也被這一場悲劇的婚姻折磨,她決定試圖從往日的回憶裡尋找安慰跟快樂。所以Susan寄信給Edward約見面,在如同以往失眠的夜裡,收到Edward的回信之後,彷彿抓到了一塊安心的浮木。卻在等不到人出現的餐桌,又重重的跌回了現實。也許,這就是Edward期望整個過程帶給Susan的情緒,就如同Susan潔白畫廊裡,那一幅寫著「REVENGE」(復仇)的畫,你可以看作是Edward對這段感情復仇,就像小說裡Tony對綁匪們的復仇。抑或是,Susan利用這一次的機會,幫自己找了一個走出愧疚的理由。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時空背景為1997年的韓國,正慶祝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情緒裡,卻不知道緊追在後的卻是一場亞洲金融風暴。開場的鏡頭是美國華爾街的辦公室,一封由華爾街發出的email郵件發出警告「所有投資者立即退出韓國」。鏡頭立刻轉到通貨政策組組長金憓秀身上,沈重地對上級說著「韓國會在一週內破產」的報告訊息。同樣以金融危機作為題材,讓人不禁想到另一部電影《大賣空》。而《分秒幣爭》更吸引人的是從中、高、低三個角度切入觀看整個經濟崩盤的過程。分別為決策國家未來方向的政府高層,準備從中獲取利益的理財專家,以及備受金融波及的中小企業家。節奏緊湊、訊息分明,雖有許多金融專業概念,卻不會令人吞食不及,緊跟著著韓國經濟走進極其恐怖的一週。

 

通貨政策組組長金憓秀,在階級制度嚴謹,滿是男性高官的政府組織裡,扮演著力圖為韓國人民把金融傷害降到最低的角色。而片中寫實的描繪著政府高官們為達自身利益,不惜犧牲大眾,藉著重組韓國經濟結構,順勢鞏固自己的未來。安排金憓秀這樣的女性角色擔任發現金融危機的關鍵人物,一方面凸顯了韓國難以動搖的階級制度,另一方面寫實的刻劃了韓國女性在職場上所遭受到的困境。當金憓秀帶著中央政府之姿查問各銀行的帳目時,有的銀行代表自己理虧之後,竟然以極度無理的階級態度與男女歧視言語,來掩飾自己的難堪。其中以趙宇鎮所飾演的財政次長最為精彩,每一個微笑、眯眼,拉西裝的手勢,以及那一場毫不在乎把洗手台的水噴得整個鏡子都是的鏡頭,一舉一動,都令人心生厭惡,把「小人」的姿態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他每一次與金憓秀對質的鏡頭,都像踩著地雷往前行進的情緒,隨時會在下一句的台詞爆炸。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用孩子的視角聚焦媽媽的故事

講一個母親劉三蓮,老公過世,但是保險受益人是老公外遇的男朋友,因此劉三蓮帶著兒子去敲受益人高裕傑的家門。

遭逢老公跟同性出軌、過世,獨自帶著兒子生活,寄望於兒子的未來的台式媽媽。在飯桌上表演數到三就開始委屈落淚嚷著「我付出多少苦心……」的橋段,一定讓許多人內心大喊著「對對對!媽媽總是這麼戲劇化」,還有你也會想起來,媽媽情緒化的那頓飯,有多食之無味。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內容有雷,建議觀影之後服用)

在《人肉搜索》的這部電影裡,描述一名單親父親大衛(David Kim),尋找著有一天晚上突然下落不明的女兒。父親依著女兒的社群軟體交友圈,慢慢找出可能的蛛絲馬跡。負責這名失蹤案的羅絲(Detective Rosemary Vick)女偵查佐,主動與大衛連絡,當在Facebook鍵入他的名字搜尋,跳出寫著「母愛無敵」標語的封面照片。

韓裔美國人的大衛是一位剛失去摯愛妻子的父親,與女兒Martgo建立著若即若離的父女關係。片頭透過電腦裡收藏的家庭錄影片段,構築起大衛的妻子Pam的美好形象。甜美溫柔、照顧女兒,教導Martgo鋼琴與一同做菜的片段,足以凸顯出Martgo對母親Pam的依賴。對上宣揚母愛,剛毅果決的優秀偵查佐羅絲,大衛與羅絲在片中碰撞出許多激烈的對話。然而羅絲是一名過度寵溺兒子的母親,從她敘述兒子的一段童年故事可得知。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a5338f0d960a.jpg

看完《范保德》,整個腦海就只記得子豪老師的Bass,還有范保德那條把五金工具一個個安插在腰間,像是特種部隊的工具袋,還有那雙雀爾西靴。大部分的電影觀後感,都不太討論音樂跟美術,這對於一部得到最佳配樂與美術的電影來說,實在是太失禮了。

我記得是一幕黑白色調的鏡頭,鋼琴旋律先襯了一個預告,然後子豪老師的Bass聲進來就這樣把我視覺的注意力模糊,像是帶著一個看不見的角色踏進來,然後融進電影的節奏裡,踏得很MAN很范保德。

范保德的五金行,堆了滿坑滿谷的五金,都整齊的收好在架子上,也許有些角落有點亂,亂得很生活化。但牆壁上一個個裱在方框裡,整齊間格排好的零件裝飾,就像范保德皮帶間講究的工具袋一樣,是某種鐵漢的浪漫堅持。深咖啡色的櫃檯與壁櫃,那是屬於現在六十歲那個年代裝潢的顏色,走過白色磁磚的廚房、紅花鐵保溫壺的那個時代。我特別喜歡那一場,晚上洗衣店的電話響得長長的,洗衣店老闆從日式空間的二樓臥室,快步步下樓梯到掛滿衣服的一樓洗衣店,接起電話講完掛掉,馬上推起洗衣車往旅社跑去。場景一路從充滿日本風情的和室,轉換到舊式的台灣旅社,一氣呵成。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講的不只是那一段難忘的愛戀,也表述了許多中華種族的文化價值觀。女孩跟著有錢的嫁,男孩要努力掙錢。還有還有,那個充滿害羞又溫暖柔情的「回家吃飯」這事兒。

       「過年怎麼沒有黏豆包呢!沒有黏豆包就不叫過年了。」
林見清這一句台詞,講出了黏豆包在家裡代表著過年的意義。整個家也只剩他跟爸爸了,所以黏豆包是爸爸對兒子的愛,兒子對爸爸的牽掛。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樂於搭配衣服的人一定會喜歡《時尚天后的繽紛人生》(Iris)這部紀錄片電影。
93歲白髮,帶著粗大圓框眼鏡,雙手戴滿獨特風格手環,穿著鮮豔衣服的Iris在電影的一開頭就說,「我喜歡獨特,這年頭已經逐漸消失了,很多事情都過度相似被同質化,我恨死了,Whatever」。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人特攻隊》兩集的反派,都是源於童年的創傷陰影。第一集的胖小弟辛拉登,因為小時候想當超能先生的跟班遭到強烈拒絕之後,變成了想打到所有英雄的反派角色。

         第二集的企業家妹妹伊芙琳,因父母遭受生命威脅時對英雄的電話求救沒有得到回應,而導致她童年失去雙親。長成她扭曲的心理,認為若沒有英雄存在,父母就不會因為抱著希望等待,而錯過逃跑的時間。因此計畫了一齣,要讓社會大眾對英雄觀感從此萬劫不復的反派戲碼。
但反觀伊芙琳的哥哥溫斯頓,一樣是面對失去雙親的悲傷故事,溫斯頓卻延續著父親對英雄們抱持相信的信念。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超級英雄的故事設定越來打破框架,除了有女英雄之外,動畫第一集的「超人特攻隊」讓超能先生帶著全家一起當英雄,但第二集更狠,直接請超能先生在家帶小孩,坐在電視前看老婆拯救世界,邀請觀眾看他們怎麼渡過歡樂(恐怖)的早餐麥片時光。好顛覆傳統的新潮家庭結構,這個設定很深得我心。

         Jack jack根本是這一集最令人期待的看點,在第一集小小顯露的怪異能力,在第二集可以期待看他大方異彩。主線劇情在進行對話的時候,Jack jack不論是在旁邊發出嬰兒語,還是用手指拿著花椰菜吃,每一秒都在讓觀眾堆疊對他可愛的情緒,所以後面他不論發出了什麼能力,我們還是覺得「可愛~」。

這一定是電影的陰謀。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我看了第一集的「漢娜的遺言」(13 reason why)講一個審視性侵、毒品、自殺以及其他現象的故事

      故事的聚焦手法非常吸引人,女主角漢娜在故事的一開始就自殺身亡了,但她留下了一係列的錄音帶,將解開她自殺的原因之謎。影片一開始就密集帶入Twitter,Messeges,selfie,hashtag等這個世代網路流行的東西,與惡性快速散播的特點,更堆疊出漢娜留下13卷錄音帶對於數位化時代的反差。

       我喜歡漢娜是一個不特別瘦,臉也不特別流行的演員,這樣反而讓我覺得她很有魅力。畢竟劇情顯示,她的確是很擅長跑給男生追的女生。劇情主要是由克雷,漢娜的同事兼同學這個角色所帶動。克雷在第一集摔壞收音機又摔Walkman,翻找地圖的動作還有跟媽媽講話的肢體,一直凸顯這個角色的焦躁,然而這樣的角色卻衝突的告訴漢娜應該要「等待」。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  我喜歡他把所有台灣目前面臨的議題都濃縮進來。台灣的政治環境,關於那一場重要的總統大選,以及幾年前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學運、周子瑜的道歉事件等。鏡頭滑過中正紀念堂、台北的高架橋,公寓場景的紅色鐵門、鐵窗陽台,構築了台北的空間然後把我們的政治塞進來,最後再轟了一槍新住民的瘡口給台灣。張甯搬完家之後跟kiwebaby到麵館吃麵,那是台灣的外食文化,一邊吃一邊還講著「你爸說甚麼,一個女人的命運決定她嫁給甚麼樣的男人。」描繪了台灣上一代所賦予女生現實的框架印象。

        我喜歡林微弋每一場戲明確的力量,甚至她抽的每一根菸,都可以讓人感受到她吞吐的動機。鏡頭追隨提著一堆塑膠袋穿梭在菜市場的她,一路跟進躲藏的屋子內,頹然坐下,沒有言語,塑膠袋與疲憊散了一地。

          塑膠袋,有一個塑膠袋在空中飄舞的景頭,發生命案的公寓陽台也綁滿了塑膠袋。也許塑膠袋可以是很代表台灣的意象,如此的隨手可得隨手可見,方便、髒亂又浪費的無所遁形。大家對著垃圾車倒垃圾的場景,從來沒有這麼細微又清楚過,每晚固定時間追著垃圾車丟垃圾是台灣特有的現象,當垃圾車把垃圾絞進去之後,垃圾被機器擠出汁液順著流下來,鏡頭停留在那裏,安靜又噁心,可是這就是我們製造出來的生活現實,是我們的自畫像。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aLa land 讓人喜愛的地方在於,雖然有歌有舞但卻不會過多到像在看螢幕裡的百老匯,反而更可以好好享受那些難得的音樂舞蹈片段。一鏡到底的鏡頭運用,更走出了與以往歌舞電影不同的特色。男主角彈鋼琴的鏡頭,從手指頭帶到全身、從遠景的身影拉到彈琴的特寫等等,營造出了他的音樂魅力。最喜歡整個黑畫面只留一束光打在三角鋼琴上的彈琴鏡頭。

    還有長時間落在Emma Stone身上的特寫鏡頭,也只有她有這樣的表演張力,能馬上傳達出情緒的感染力,吸引住觀眾走進劇情。從《鳥人》一片與Michael Keaton一段父女爭執的長時間特寫鏡頭,其能量足以一直留在觀眾心中。更別說《鳥人》的結尾,是用Emma Stone的精準表演述說一個開放式的想像結局了。與另一角色對話,鏡頭卻留在她身上不切換的方式在La La land 也出現了。角色Mia 在與Sebastian爭執不去試鏡的一段獨白中,道出了她一路以來的心聲。比起後來的幻想片段,這段反而是我覺得最感人轉折的一場戲。
    服裝色彩的和諧搭配,讓每一場男女主角的雙人舞更為好看。第二次相遇的餐廳場景,男生就用沈穩的深藍色西裝呼應女生一襲深藍色的緞面洋裝。踢踏舞的片段,Mia也卸下高跟鞋換上和Sebastian一樣的雙色鞋共舞。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片中,當表演結束,大幕降下,表演者還維持在角色的身心狀態裡,卻是淚流滿面,那是被自己與大家這一場表演由內而外深深感動的眼淚。不是開心、不是難過,就只是那純粹的感動。

     林麗珍老師說那時年紀小的她覺得願意為了跳舞去做任何事情。這才是電影開頭的沒多久,就引得我眼淚落下。一輩子只要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你為它做任何事就夠了。
      
行者。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你會覺得你的一天會默默的是有一個主題串連起來的。
       今天我去龍山寺拜拜,走在華西街,看著與這塊地區的歷史緊密纏繞出的文化現象。坐捷運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寫著,關於生命就是不斷一層一層的剝開內在,然後讓內在越來越瞭解外在身體的一個過程。 而今天看的電影把這兩件事情做了連結。
      「行者」描述一個舞蹈團為了創造一個關於媽祖的舞作,那是從我們身邊的東西取材貼近我們血液文化的創作,舞者們跟著媽祖一步一步走完遶境的全程,讓這樣的體驗流進內在,釋放在舞作的肢體能量中。而舞蹈團的基本概念就是「走路」,用每一步都像要紮跟的方式走。
       我們很少會靜下來去真正感覺我們的身體,每一條肌肉、每一節骨頭他能做到伸展、角度的極限與穩定。「當你的內在純粹到把自己走成一個『一』字時,你就會專心的往前走了」,「當你在渾沌裡的時候,就代表快醒了,醒來之後什麼都會看得清楚了」,「跟著你的身體走,讓脊椎帶你」這些出現在電影裡的每一句話,都跟任何當下的生命貼合著。
文章標籤

Ame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